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持续了近11个月的甲午战争正式以中国战败结束。甲午战争的战败给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几乎可以说一直延续到新中国的建立。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交流的发展,很多学者和爱好者得以接触到更多关于当年的具体史料和技术资料,从而产生了新的甲午历史研究成果。本专题特地收录了较为权威和新颖的几部著作,从政治、军事、外交及中日双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次战争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本次专题图书目录:
《甲午战争史》:戚其章所著,对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具体进程以图文方式进行了全面、细致、严谨的描述和分析。
《野望:围堵中国的甲午一战》:陈悦所著,通过对甲午前后诸多历史细节的分析,就这一时期逐渐向军国主义路线过渡的日本和腐朽的清朝各自的历史作为做了相当深刻的反思。
《北洋海军舰船志》:陈悦所著,以丰富的图片和资料介绍分析了北洋水师各舰艇的性能和历史经历。以陈悦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者突破了旧有的甲午史研究模式,真正从海军装备和技战术角度来分析甲午海战中的得失教训。相比于空谈根本原因的旧史论,这一直接原因的分析研究才是找准了甲午海战战史研究的方向。
《沉没的甲午》:陈悦所著,本书援引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深入展示历史细节,并试图用这种细腻的方式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客观地理解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在朝鲜平壤及中国黄海海域、辽东、山东半岛等战场上,中国方面不乏甘愿为国抛洒热血的将士,无奈的是,这并不能弥补晚清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与日本的差距。更无法挽回因国力落后以及应战策略失误而早已预定的失败的战果。这一现实的结局颇值得今人为之深思。
《龙旗飘扬的舰队》:姜鸣所著,作者以现代意识审视历史,着眼于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从而对海防与塞防的大讨论、海军发展战略、晚清和清流政治等问题,都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观察与分析。
《清日战争》:宗泽亚所著,本书以从日本搜集的资料为主,以日本视角完整还原亚洲两强较量的战争图景。本书各部分均采用清日两国对比手法写作,全面对比双方的军、政、经、民等各方面因素,较之以往单纯纪事或编年手法有突破,有利于对清日两国之间战斗力等军事能力现状的了解。
《清末海军舰船志》:陈悦所著,讲自甲午战争期间至清鼎将革时所添置之舰(包括入民国后始建成者),其中外购舰占大多数。清末海军建设(也可称第三次海防筹议)既是民国海军的开端,又是北洋水师所代表的第二次海防筹议的延续和后继。